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五級疲勞


導讀人體產生疲勞的原因在於過多的壓力,壓力有許多表現形式,威脅著現代上班族身體健康的主要有三種:工作過量,這是讓自律神經平衡失調的最主要因素;憂慮煩惱,上班族精神上的壓力也很大,使得交感神經緊張用藥頻繁,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降血壓劑或類固醇達幾個星期時,身體便會傾向於讓交感神經勝出。不同的疲勞類型都有5步進程

疲勞進程1:在這個階段我們會感覺到“輕度疲勞”。

這時吸入的氧氣量減少,血液中氧氣濃度與血糖值下降。於是身體發出警戒,會令我們產生疲勞的感覺。要消除這種疲勞,只需要花上5分鐘即可。大約進行5次深度深呼吸,並可攝取少量甜食,狀況就能有所改善。



疲勞進程2:這個階段的疲勞會使身體感覺到有些沉甸甸的。

血液中的氧氣濃度與血糖值持續下降,導致肌肉或內臟局部組織陷入氧氣與營養不足的困境。除了深呼吸之外,此時應該做一些輕度體操,讓僵硬或者沉重的部位獲得伸展,時間持續10~20分鐘才有效果。重點在於通過適當的活動恢復正常血流,由我們的體內產生熱能。

如果無法中止疲勞時,身體就只能借助泡澡等外力,由體外來為身體加溫,此時疲勞已進入下進程3。


疲勞進程3:在此階段,你會覺得全身精疲力竭。

肌肉或內臟等部位含氧量與營養不足的狀況更加嚴重,已經踏進即使輕度運動也無法恢復體力的階段。情緒會顯得焦躁、易怒。其次,從身形來看,活動過度則身形顯得消瘦,或者為了消除壓力而暴飲暴食變得肥胖。體溫持續維持低溫狀態。皮膚顏色暗沉,甚至臉部等處長出一顆顆的小疹子。頸、肩、背、腰部的僵硬感越發嚴重。睡覺時輾轉難眠,容易落枕,躺在床上還會腰痛。更嚴重的,睡覺時會鼾聲大作。年輕人出於壓力,也會發生睡眠中磨牙的現象。

解除進程3的疲勞非常重要,是不讓疾病上身的最後屏障。讓身體變暖,同時睡眠充足,會讓體力逐漸恢復;再加上緩和的運動促進血液迴圈,就會慢慢消除疲勞。儘量不要常吃藥,經常性用藥會讓交感神經越來越興奮,疲勞、僵硬或疼痛。




疲勞進程4:這時,身體內部開始產生明顯異變了,到了這個階段身體已經生病了。

身體的變化包括肩、背、腰等部位的疼痛,伴隨青春痘、口腔潰瘍、牙周病、胃炎、便秘與食欲不振等症狀,各種各樣的毛病不間斷,甚至還會在精神上出現輕度的憂鬱症。

這個階段,切記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睡眠,使身體暖和,做些和緩輕鬆的體操,這樣的生活達1周左右才可能有用,一步一步地開始重拾生活步調,讓身體恢復原有的健康。


疲勞進程5:癌症潛伏

如果我們不重視疲勞進程4的症狀,過於操勞,不好好保養身體,40歲以後,大病就會不時纏身,這樣的情況代表著什麼呢?那就是癌症潛伏在體內。

一旦踏入這個階段,輕者需要幾個月,重者需要幾年的休養生息。因此,一定要讓身體恢復到進程3之前的狀態。所以,請謹記調整節奏,為自己打造不疲勞的生活。


要消除疲勞,重要的是接收身體的資訊。使用呼吸法讓副交感神經佔優勢接著感受身體當下的狀態,比方說哪兒覺得僵硬,哪兒體溫下降了一旦感應到身體的不適,便針對該部位進行打氣」恢復血液活動。另外活動身體是第一要務,有秘訣的;請採取與工作時相反的姿勢。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痛楚是很個人的感覺,當別人告訢你痛到爆炸、痛到不想做人、痛到想砍斷痛手,第三者都難以理解。惟有疼痛患者的身邊人,才能感受其痛、感受其苦。
這數年來,Anthony就陪着太太Angel到處求醫,但輾轉見過多位專科醫生都未能脫苦海,慨歎求救無門……
才三十五歲的Angel本來過着逍遙自在的生活,閒來跳跳舞以保持身段,每周打一次高球,訓練手心神合一之餘,亦能讓身心在綠茵球場上盡情洗滌。這種悠閒的少奶奶式生活,不知羨煞多少旁人。
然而幸福的生活總是不長久,大約三年前,痛楚悄悄闖進她的幸福空間,並不斷擴展領域,蠶食身心。
「哪裏痛?唉,全身都痛,包括手、腳、頸、肩、背,總之整個身體都在痛……」Angel在電話中憶述說。
為何無緣無故,痛楚就爬滿身呢?Angel想過百千次,都無法找出原委。「我雖然學跳舞,有打golf,但絕不瘋狂,只是作為興趣,沒有日練夜練,每次玩時都是輕輕鬆鬆,玩完之後又不會周身痛楚……你問我這些年來的疼痛是否由運動引起,我想兩者應該沒有關連。」她說。

疼痛種子 手腳播種

那麼,她的痛楚是從哪裏爆出來呢?Angel說,最初並不是全身痛,第一顆痛楚的種子,先在雙手前臂播下。「當時痛楚是隱隱約約的,我就不以為意,其後慢慢痛楚愈見明顯,並由手痛發展至小腿都痛,丈夫說不妙,陪我去見骨科醫生。」她說。
然而經臨牀檢查,詳問病歷,又照過X光,都找不出特別緣由,骨科醫生判定為神經痛,處方了一些消炎止痛藥物,並安排她進行物理治療。服過藥、勤做物理治療後,Angel的痛楚有改善,正慶幸找到了醫生、接受了正確治療,可以重過正常生活的她,竟又發現另一顆疼痛種子在她身上另一部位冒出芽來,而且極速生長,就要破土而出。
「那是從後頸痛到眼窩,再由眼球裏痛出來,痛楚圍繞着眼窩,像痛到要爆炸,痛到眼珠就要爆出來……」她這般形容。

抗抑鬱藥治眼窩痛

從眼睛冒出來的極度疼痛,令太太又再受苦,身為藥業中人的丈夫Anthony恨不得可以幫她分擔痛楚,然而痛楚不能移植,他可以做的,是快快帶她求醫。這回,有一定醫學常識的Anthony擔心眼痛是急性青光眼發作,有失明之虞,於是立即帶她求見眼科醫生。
然而經檢查眼結構及量度眼壓後,確認不是青光眼,最終結果和上次手腳痛楚相若,也是找不出特別疼痛原因。
由於痛楚無緣無故出現,眼科醫生亦懷疑可能是神經問題,而顏面的活動及痛楚感皆由腦部掌管,於是轉介Angel見腦神經專科醫生。「經一輪檢查及測試後,腦神經專科醫生都說是眼部周圍的神經毛病,處方了一隻叫TCA(三環類抗抑鬱劑)的藥物,這是種用來治療抑鬱症的藥物……太太服了整整一年藥,痛楚紓緩了許多。」

全身痛楚 求救無門

當痛楚漸漸減輕,醫生亦慢慢減輕藥份,最終減至零。經過數月的停藥觀察,痛楚果然沒有重臨,Angel相信這回真的脫苦海了!
無痛一身輕的她,以為可以重執高球桿,再嘗揮桿的樂趣。可惜再次好景不常,半年前眼窩劇痛又重臨,又是痛到想爆炸的感覺,Angel又第一時間見眼科醫生,結果檢查後不是眼科問題。「這次眼痛不特止,隨之而來的還有手手腳腳和肩背的痛楚……」
從前已治好的痛楚源頭,這回不知由誰召喚,全身曾經痛過的地方一齊起義,齊心發動攻勢,結果Angel像被千刀萬刃刺戮,痛不欲生。
「沒受過疼痛之苦的人,是很難明白我的感受……最痛苦的時候,我真的寧願把手手腳腳都砍掉……」Angel說。
Anthony亦感同身受,眼見太太身體被痛楚煎熬時,自己的心也像針刺般痛。「當時我們真的很無助,我不斷在想可能會是甚麼問題,不斷求見不同的專科醫生,這數年來可以見的醫生都見過,可以做的檢查都做過,連風濕指數都check過,查來查去都沒有眉目。」
最後,Anthony憑着在醫療界的人脈關係,知道原來有一個專治痛楚的痛症科。
養和醫院疼痛治療門診李靜芬(麻醉專科)醫生說,不少病人在痛症出現初期都感到求助無門,不知道見哪一科醫生,有些更是痛了十幾年,甚麼科的醫生都見過,像Angel一類的病人很典型。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Angel向李醫生詳細道出這些年來的病歷及求醫經過,展示各種X光檢查、腦部的磁力共振掃描圖片,及接受何種治療後,李醫生開始臨牀檢查,即時已發現她的肩頸背肌肉異常繃緊,並出現纖維化現象。「Angel肌肉收縮、繃緊情況十分嚴重,當中亦有不少位置發炎,從臨牀已可判斷她所患的,正是極常見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李醫生說,肌筋膜疼痛是極常見的軟組織肌肉痛症,有問題的肌肉會有繃緊的肌束,深層肌肉繃緊情況更是特別嚴重,摸起來像是有結節(Spasm),並有觸痛點或激痛點(Trigger points),當輕輕被觸摸時會產生傳導痛。隨着痛楚發出的位置,會有不同表現,例如後頸的激痛點,會被誤認為是壓力性頭痛、三叉神經痛或偏頭痛。痛楚亦會向附近位置擴散,致疼痛範圍愈來愈大。
Angel最初的疼痛部位由雙手前臂、小腿開始,雖然她說沒有過分運動,但李醫生經細心了解後知道患者在活動前沒有熱身,活動時又不小心拉傷了肌肉,「當肌肉受傷後會發炎,需要一段時間休息才能恢復正常活動功能,可惜正正因為患者不知情,肌肉得不到適當治理,之後再不斷重複受傷,致情況愈來愈壞,疼痛愈見嚴重。」

在超聲波引導下進行觸痛點注射,可放鬆繃緊肌肉,紓緩痛楚。


X光圖片可見,長期深層肌肉收縮、繃緊令後頸頸椎呈後凸,與正常的前凸曲線相反。


頸椎病變 引致面痛

Angel的痛楚由四肢,發展至肩、頸、雙眼,李醫生認為是因為患者肩背肌肉嚴重收縮、發炎、纖維化,令後頸的小關節第二、第三節受壓,引致頸椎病變性疼痛。
「頸椎病變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會在它支配的區域產生痠痛,而壓迫令第二、三頸椎有功能上障礙,這就是所謂的頸椎退化。」
頸椎病變病徵多樣,可以由後枕部位與頸背連接位出現頸痛;因神經線及血管受壓,血流量減少而出現單側性頭痛;因頸椎感覺神經與面部三叉神經網絡匯聚,亦可產生面痛,Angel的後頸痛和眼框痛,正是屬於這一類。
另外頸椎網絡連貫平衡的感覺神經線,不斷受刺激下亦可以有暈眩;其他還有耳鳴、視覺模糊、手部麻痹等病徵。

常見頸肩膊肌肉筋膜疼痛位置示意圖。


超聲波圖片中,顯示背部菱形肌下有重複性傷害引致的肌肉纖維化(箭嘴)。


這圖顯示病人的二頭肌有肌肉纖維化疤痕(箭嘴)。


觸痛注射 脫離苦海

痛楚謎底終於解開,李醫生針對Angel的疼痛情況對症下藥,在觸痛點進行注射,除放鬆繃緊的肌肉外,配合稀釋類固醇亦可消炎。
當然她同時要進行物理治療,除指導她運動前作適當的伸展外,亦針對性地訓練肌肉,加強血液循環。有血液到,才能排走化學物質,踢走痛楚,令肌肉回復正常活動功能。同時她亦學習普拉提(Pilates)運動,鍛煉背肌腰腹肌力量及身體柔軟度。
經兩次觸痛點注射後,目前Angel已脫離苦海,並加入義工行列,希望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陪着太太度過痛楚難關的Anthony感慨地說:「我做丈夫的真的有點汗顏,好歹也是大學畢業,本身亦是藥業中人,但當太太飽受疼痛之苦時,竟然不懂得帶她見痛症科醫生。」
最後Anthony說希望藉着太太的經歷,讓更多人了解到何謂痛症,盡早得到適當治療。

普拉提運動,可鍛煉肌肉力量,增加身體柔軟度,對肌肉疼痛人士有幫助。


頸椎病變 引發頭痛


因長期錯誤坐姿或意外受傷,令頸骨移位,又或肌肉過於繃緊致擠壓及刺激附近神經線或血管,就會引發頸椎病變,令其管轄範圍產生痛楚,包括「面痛」、頸痛、頭痛等。

對抗疼痛 全民關注

很多人長期忍受肌肉、骨骼疼痛之苦,不知向誰求助。為引起大家對肌肉骨骼疼痛的關注,「國際疼痛研究學會」IASP,將2009年10月起至2010年10月,定為「全球肌肉骨骼疼痛年」(Global year against Musculoskeletal pain),促進全人類對於肌肉骨骼疼痛的關注和重視,正確地診斷痛楚原因,把握治療機會。
Angel之所以身受肌筋膜疼痛症之苦,正是由於肌肉骨骼反覆拉傷、過度使用和工作相關肌肉骨骼的後果。
這些傷害可引發骨骼、關節、肌肉或周圍結構疼痛的疾病。疼痛可以是急性或慢性的、局部或擴散的。
腰背疼痛是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最常見的例子,其他例子包括肌腱炎和肌腱變性、神經病變、肌痛和應力性骨折。

為何肌肉骨骼會疼痛?

肌肉骨骼疼痛的病理學尚未完全明確,但發炎、纖維化、組織降解、神經遞質和感覺神經紊亂都可能有影響,產生疼痛。
1. 發炎(Inflammation):
因傷害而引發受影響組織和全身促炎症細胞活素和介體水平上升,令疼痛感受器(pain receptors) 敏感化(sensitization ),令人感到痛楚。
2. 纖維化(Fibrosis):
發炎會令肌肉纖維化,從而減少組織在運動中的滑動,導致拉傷和更多疼痛。
肌肉骨骼疼痛可以是肌肉骨骼或相關神經組織中的急性或慢性、局部或擴散的疼痛。臨牀症狀包括:
  1. 局部疼痛症狀或擴散和持久的疼痛
  2. 觸痛
  3. 周圍神經刺激
  4. 虛弱
  5. 活動受限和僵硬
症狀會在組織受損和炎症加劇時惡化,受影響部位增加,即觸痛點(Trigger points)增多。初時症狀在停止工作時,例如在下班、周末或度假休息時減弱;若持續勞損,肌肉接觸壓力和組織受損加劇,症狀便無法通過休息而緩解。
肌肉骨骼疼痛患者需定期監測作全人評估,詳細了解生活習慣、工作情況,以訂立一套全人治理的治療方法。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14種超級食物,改變你的一生



不管你現在幾歲,開始注意飲食,永遠不嫌晚。讓超級食物中豐沛的營養素,帶給你健康與活力。
每當我們坐下來用餐的時候,就是在做生與死的抉擇。
乍聽之下很嚇人,卻也是改變生命與健康時程的抉擇。無論你現在22歲或62歲,在選擇享用下頓飯時,就是在做決定,而這個決定將影響你度過餘生的方式。
當然,沒有人能夠保證,健康的飲食就能讓人無病無痛。但是,已有足夠的證據顯示,某些食物確實與避免某些疾病相關。這件事令人振奮,因為這意味我們的手和餐盤能夠改變未來。
歡迎進入超級食物的世界
《超級食物》以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為基礎:某些食物比另一些食物更有益健康。
我們都能夠猜想得到,蘋果比洋芋片更有益健康;或者即使抽菸、體重過重,而且從來不運動,在一個星期內抓幾把堅果來吃,至少可以降低15%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這是某些食物充滿力量的原因。
《超級食物》提出14種營養豐富的食物。經過證明,它們有助於預防、並且在某些情況下逆轉老化所帶來的弊害,包括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某些癌症,甚至老年失智症。
超級食物多半有「夥伴食物」,通常和超級食物屬於相同的類別,並且提供類似的營養。例如杏仁、葵花子、胡桃,以及其他幾種堅果,都是超級食物核桃的夥伴食物,可以搭配食用。
1.豆類: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的豐富來源
■所有的豆類都是超級食物,扁豆、青豆、豌豆、四季豆、蠶豆、黑豆、紅豆最常見。
■建議:每星期至少吃豆類4次,每次0.5杯(一杯指約一個棒球的大小)。
豆類是豐富的維生素B群來源,它們的脂肪含量低、價格低廉、含有多種蛋白質,光憑這幾個理由,豆類就應該在餐桌上佔有一席之地。豆類的威力包括:
*降低膽固醇
*對抗心臟病和高血壓
*穩定血糖
*減少肥胖
*減輕便祕
*緩和憩室方面的疾病(如大腸憩室症)
*第二型糖尿病
*減少罹患癌症的風險,特別是胰臟癌、結腸癌、乳癌和攝護腺癌。
很多人擔心豆類會引起脹氣。豆類確實會讓胃腸產生脹氣。這是細菌攻擊留在腸道內難以消化的物質所造成的。以下建議可以減輕食用豆類引起的不適:
*罐裝豆類和豆泥比較不會引起脹氣。
*如果經常少量地吃豆子,身體會適應這種食物,消化的問題也會減少。
*在烹調之前,先浸泡豆子:先沖洗和揀選豆子,水煮開後滾2~3分鐘。熄火,讓豆子泡水幾個小時,再重新加水煮開。這種煮滾和浸泡的過程,會讓豆類釋放出大部份難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儘管這個方法會流失一些維生素,但如果能因此享用豆類,就有益處。
2.藍莓類:超級抗氧化劑
■夥伴食物:紅葡萄、草莓、櫻桃、蔓越莓、覆盆子、黑莓,以及其他新鮮、冷凍或乾燥的莓子。
■建議:每天食用1~2杯。
藍莓的外型雖然小,營養威力卻非常大,也比其他蔬果含有更多強而有力、對抗疾病的抗氧化劑。
藍莓的功效包括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並且有助於維持健康的肌膚,緩和皮膚鬆弛下垂和眼袋。
藍莓含有高量的抗氧化植物性營養素,特別是花青素(anthocyanins),在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失智症、癌症,以及黃斑部退化和白內障等退化性眼疾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時也證實有助於減少乳癌的發生率。
藍莓也含有另一種抗氧化劑──鞣花酸(ellagic),能夠封鎖促進癌症生成的新陳代謝管道。
藍莓並含有豐富的果膠(pectin),這種可溶性的纖維可以舒緩腹瀉和便祕;藍莓所含的單寧酸(tannins),則可以減輕消化系統的發炎症狀。而藍莓也可以降低出血性大腸桿菌,促進泌尿道健康。
3.青花椰菜:強力抗癌武器、素食者的鐵質主力來源
■夥伴食物:甘藍菜、高麗菜(包心菜)、白花椰菜、白菜、青江菜、芥菜、蕪菁。
■建議:每天攝取0.5~1杯。
青花椰菜和同屬十字花科植物的夥伴食物,是對抗癌症威力最強大的武器,特別是肺癌、胃癌、結腸癌和直腸癌。
青花椰菜和結腸癌之間相互消長的關係最為顯著,也就是說,青花椰菜的攝取量愈大,罹患結腸癌的機率就愈低。
此外,青花椰菜也可以提高免疫系統的能力,降低白內障的發生率,強化心血管的健康,強化骨骼,防止先天缺陷與畸形。青花椰菜是目前已知含營養素密度最高的食物之一,但是卡路里卻非常低;它也是素食鐵質的絕佳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青花椰菜含有會導致甲狀腺腫大的物質,不宜過量攝取;但一天吃兩杯是絕對安全的。
4.燕麥類:降低膽固醇與血糖的功臣
■夥伴食物:糙米、小麥胚芽、小米、黃玉米、亞麻籽粉、大麥、小麥、蕎麥、黑麥。
■建議:每天5~7份上述全穀類食物。
燕麥的卡路里含量低,富含纖維和蛋白質,也是鎂、鉀、鋅、銅、錳、硒、維生素B1、E和泛酸的豐富來源。燕麥也含有植物性營養素,例如多酚類(polyphenols)、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s)等,有助於減少心臟病和某些癌症的產生。
燕麥降低膽固醇的能力特別引人注意。燕麥所含的特殊纖維漈祥E糖,似乎是降低膽固醇的功臣。
研究顯示,膽固醇高的人(超過220mg/dl),一天只要攝取3公克燕麥所含的可溶性纖維,或者大約一碗份量的燕麥粥,就可以把總膽固醇降低8~23%。
如果把血清膽固醇每降低1%,解釋為心臟病生成的風險降低2%,就可以看出燕麥的影響有多大。
燕麥對血糖濃度也有正面的影響,可以降低膽固醇的可溶性纖維漈祥E糖,對第二型糖尿病人也有好處。
食用燕麥粥或富含燕麥麩食物的人,比他們吃白飯或白麵包的時候,血糖濃度還要低,因為燕麥中的可溶性纖維可以減緩食物離開胃部的速度,延後葡萄糖的吸收。
5.柳橙:維生素豐富,吃比喝更有益
■夥伴食物:檸檬、葡萄柚、其他柑橘類水果。
■建議:每天吃1份。
15、16世紀,無數水手在長期航海時死於壞血病,直到18世紀中,大家才發現柑橘類水果中的維生素C可以救命。
柑橘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及其他重要的營養素,如類黃酮、果膠、葉酸、檸檬油精,在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率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許多研究發現,柳橙可以維持心臟健康,並且預防癌症、中風、糖尿病,以及許多慢性疾病。
柑橘類水果從裡到外都有營養價值。柳橙果肉所含的維生素C濃度,是果汁的10倍,因此,吃新鮮柳橙比喝果汁更有益。
不過,維生素C溶於水,無法留在體內,所以最好每天從飲食來源中補充,使細胞和血液中的維生素C維持在適當濃度。
柑橘類水果的白色襯皮含有大量果膠,在降低膽固醇、穩定血糖方面,效果顯著。食用白色襯皮是增加果膠攝取量的簡單方式,也可以順便挖一點果皮,攝取檸檬油精。
柑橘類水果的果皮含有許多營養,但如果要吃果皮,記得先仔細清洗,或者最好買有機的柑橘類水果。
6.南瓜:富含類胡蘿蔔素(α+β)
■夥伴食物:紅蘿蔔、地瓜、橙椒。
■建議:每2~3天吃一次,每次1.5杯。
南瓜的纖維含量極高,卡路里低,充滿了對抗疾病的營養素,包括鉀、泛酸、鎂、維生素C和E,纖維的含量也相當高。
然而把南瓜推上超級食物處方清單前幾名的主要營養素是類蘿蔔素(包括α和β蘿蔔素)。
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具有許多促進健康和對抗疾病的能力。
經過證明,它們可以降低罹患許多種癌症的風險,包括:
*肺癌
*結腸癌
*膀胱癌
*子宮頸癌
*乳癌
*皮膚癌
*心臟病
*白內障
*眼睛黃斑部退化
*保護皮膚和眼睛免於紫外線傷害
食物中的β蘿蔔素有助於預防肺癌,但令人驚訝的是,β蘿蔔素補充品卻無法發揮相同的功效。
研究顯示,服用β蘿蔔素補充品的人,罹患肺癌的比例反而增加。這是因為類胡蘿蔔素必須和其他營養素共同發揮效果,拆夥之後,效果就難以預測。因此,從天然食物中攝取β蘿蔔素是目前較安全的方式。
7.野生鮭魚:提供必需脂肪酸
■夥伴食物:黑鱸魚、牡蠣和蛤蜊、沙丁魚、比目魚、罐裝青花鮪魚、鯡魚、鱒魚。
■建議:每星期吃2~4次。
並非所有的脂肪都有害健康,鮭魚含的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就是身體不可或缺的必需脂肪酸之一,有助於身體製造理想的細胞膜。
如果細胞膜的構造不健全,就無法使細胞獲得理想的養分,進而使得健康亮紅燈;這些健康問題包括:
*中風
*心臟病發
*心律不整
*部份癌症,如乳癌及結腸癌
*糖尿病
*氣喘
*高血壓
*眼睛黃斑部退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E)
*自我免疫系統失調,如紅斑性狼瘡、風濕性關節炎
*過動症
*抑鬱
必需脂肪酸不足幾乎無法察覺,因為它的症狀不明顯。皮膚乾燥、疲勞、指甲和頭髮容易斷裂、便秘、經常傷風感冒、無法專心、抑鬱和關節疼痛等症狀,都可能是飲食中缺乏omega-3脂肪酸引起的。
8.黃豆:最佳植物性蛋白質
■夥伴食物:各種黃豆製品,如豆腐、豆漿、味噌。
■建議:每天至少15克黃豆蛋白,把一日的份量分為兩餐或零食來吃。
黃豆富含維生素E、礦物質和植物蛋白,並且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纖維、omega-3脂肪酸,最重要的是,黃豆提供大量可以對抗疾病的植物性營養素,如植物性雌激素。
許多研究發現,黃豆在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和骨質疏鬆症方面,具有正面的效果,也有助於紓解更年期和經期的症狀。
黃豆的異黃酮素和人體自然分泌的雌激素功效相似,可以預防與荷爾蒙有關的癌症,例如乳癌和攝護腺癌。
黃豆的營養價值被廣為宣傳後,異黃酮素的補充品立刻上了健康食品店的貨架,宣稱可減輕婦女的更年期症狀。但異黃酮素補充品能否發揮和天然黃豆一樣的效果,還是未知數,因此攝取天然黃豆食品應是較安全的。
9.菠菜:營養模範生
■夥伴食物:甘藍菜、芥菜、青江菜、羅曼萵苣(俗稱「大陸妹」)、蕪菁葉、橙椒。
■建議:每2~3天吃一次,每次一杯。
大力水手卜派總是在吃完罐頭菠菜後變得強壯威武。的確,菠菜幾乎比其他任何食物更有益健康,堪稱「營養模範生」,它的營養成分可以列成一長串: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及E等抗氧化劑、維生素K及B群、輔脢Q10、礦物質(鈣質、鐵質等)、葉綠素、多酚類、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等。
許多研究證實,菠菜可以降低罹患以下疾病的風險:
*心血管疾病,包括中風和冠狀動脈疾病
*結腸癌、肺癌、皮膚癌、口腔癌、胃癌、卵巢癌、攝護腺癌和乳癌等多種癌症
*因老化而引起的眼睛黃斑部退化
*白內障
10.茶:富含兒茶素,降低罹患各種癌症的風險
■建議: 每天至少一杯。
品茗是古老的消遣,東方人老早即知茶的好處廣及身心靈,但直到最近,西方人才驚覺,原來茶是一種有益健康的飲料。
研究發現,茶葉中的兒茶素可以抑制腫瘤的形成和生長,降低罹患幾乎所有癌症的風險。
茶也有助於預防以下疾病:
*骨質疏鬆症
*降低血壓,減少中風的風險
*促進心臟健康
*可能可以預防陽光對皮膚造成的損傷,例如皺紋和皮膚癌
*抗病毒
*抗發炎
*抗蛀牙
*抗過敏
*預防白內障
11.番茄:富含茄紅素,好處多得說不完
■夥伴食物:紅西瓜、紅葡萄柚、柿子、木瓜、紅心芭樂。
■建議:每天攝取一杯番茄汁或夥伴食物,以及每星期許多個新鮮番茄。
茄紅素是類胡蘿蔔素家族的成員之一,是賦予番茄紅顏色的色素,也是番茄能夠促進健康的主要功臣。
番茄對預防攝護腺癌的效果特別突出;而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番茄對降低乳癌、消化道的癌症、子宮頸癌、膀胱癌和肺癌的風險也有某種程度的幫助。
番茄中的茄紅素、維生素C和潃J蘿蔔素都是極佳的抗氧化劑,加上豐富的鉀、菸鹼酸、維生素B6和葉酸共同作用,可以維護心血管的健康。
茄紅素和其他營養素結合在一起,能夠增加皮膚的防曬能力。換句話說,它就像體內的防曬乳液。
此外,茄紅素也可以間接降低罹患因老化引起的眼睛黃斑部退化的風險。
12.火雞(雞胸肉): 瘦肉蛋白質最豐富
■夥伴食物:去皮雞胸肉
■建議:每星期3~4份,每一份約85~115克。
去皮火雞雞胸肉是最瘦的肉類蛋白質之一,熱量及飽和脂肪的含量比一般雞胸肉更低。
火雞也提供豐富的營養素,尤其是菸鹼酸、硒、維生素B6和B12,以及鋅,有益心臟健康,並有助於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及維持免疫系統的健康。
13.核桃:不飽和脂肪酸降低膽固醇
■夥伴食物:杏仁、開心果、芝麻、花生、南瓜子、葵瓜子、腰果、胡桃、夏威夷果、榛果。
■建議:一星期吃5次,每次約25~30克。
核桃等堅果富含有益健康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疾病的風險。
研究也發現,常吃堅果的人,罹患糖尿病、癌症,以及其他許多慢性疾病的風險比較低。堅果中的大量維生素E,也有益腦部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堅果的熱量相當高,不宜過量攝取;請記得「替代」這個關鍵概念:用堅果來代替其他飽和脂肪酸,例如起司、奶油。
14.優格:益菌強化免疫系統
■建議:每天兩杯
優格提供許多有益健康的物質,例如活菌、蛋白質、鈣質和維生素B群,發揮的功效包括防癌(特別是結腸癌)、降低膽固醇及血壓、緩解異位性皮膚炎及乳糖不耐症,及抑制有害的細菌等等。
腸胃道是500種以上細菌的溫床,它們有好有壞,益菌可以幫助碳水化合物新陳代謝、合成胺基酸及維生素K等。優格是益菌的來源,這些益菌有益消化道的健康,進而強化免疫系統。
研究顯示,食用含有活菌的優格後,鼻道內常見的致病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會減少。這是優格刺激免疫系統的明顯徵兆,腸胃道和上呼吸道的免疫系統之間出現了有益健康的傳導。
購買優格的時候,請注意下列事項:
*低脂或脫脂優格較好。
*不含人工色素。
*購買新鮮的優格(查看容器上的截止日期)。
*成分標示上含有乳清蛋白的優格(乳清蛋白可以增加益菌的存活能力)。
*富含活菌,種類愈多愈好。
(張靜慧整理)
喝茶,加一點點牛奶就夠了
奶茶是台灣很風行的飲料,不過如果想要保存茶中的抗氧化成分,享受它帶來的預防心臟病、癌症等好處,牛奶不能加太多。
2004年6月的《預防》雜誌建議,一杯約140克的茶,加一大湯匙(約15cc)牛奶就夠了,太多牛奶會影響茶中的抗氧化成分。
不過在茶中加糖、檸檬汁並不會明顯影響抗氧化成分的效力。
書 名:超級食物──14種改變一生的食物

作 者:史提芬‧普拉特、凱西‧馬休斯
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
出版時: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