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楚是很個人的感覺,當別人告訢你痛到爆炸、痛到不想做人、痛到想砍斷痛手,第三者都難以理解。惟有疼痛患者的身邊人,才能感受其痛、感受其苦。
這數年來,Anthony就陪着太太Angel到處求醫,但輾轉見過多位專科醫生都未能脫苦海,慨歎求救無門……
才三十五歲的Angel本來過着逍遙自在的生活,閒來跳跳舞以保持身段,每周打一次高球,訓練手心神合一之餘,亦能讓身心在綠茵球場上盡情洗滌。這種悠閒的少奶奶式生活,不知羨煞多少旁人。
然而幸福的生活總是不長久,大約三年前,痛楚悄悄闖進她的幸福空間,並不斷擴展領域,蠶食身心。
「哪裏痛?唉,全身都痛,包括手、腳、頸、肩、背,總之整個身體都在痛……」Angel在電話中憶述說。
為何無緣無故,痛楚就爬滿身呢?Angel想過百千次,都無法找出原委。「我雖然學跳舞,有打golf,但絕不瘋狂,只是作為興趣,沒有日練夜練,每次玩時都是輕輕鬆鬆,玩完之後又不會周身痛楚……你問我這些年來的疼痛是否由運動引起,我想兩者應該沒有關連。」她說。
疼痛種子 手腳播種
那麼,她的痛楚是從哪裏爆出來呢?Angel說,最初並不是全身痛,第一顆痛楚的種子,先在雙手前臂播下。「當時痛楚是隱隱約約的,我就不以為意,其後慢慢痛楚愈見明顯,並由手痛發展至小腿都痛,丈夫說不妙,陪我去見骨科醫生。」她說。
然而經臨牀檢查,詳問病歷,又照過X光,都找不出特別緣由,骨科醫生判定為神經痛,處方了一些消炎止痛藥物,並安排她進行物理治療。服過藥、勤做物理治療後,Angel的痛楚有改善,正慶幸找到了醫生、接受了正確治療,可以重過正常生活的她,竟又發現另一顆疼痛種子在她身上另一部位冒出芽來,而且極速生長,就要破土而出。
「那是從後頸痛到眼窩,再由眼球裏痛出來,痛楚圍繞着眼窩,像痛到要爆炸,痛到眼珠就要爆出來……」她這般形容。
抗抑鬱藥治眼窩痛
從眼睛冒出來的極度疼痛,令太太又再受苦,身為藥業中人的丈夫Anthony恨不得可以幫她分擔痛楚,然而痛楚不能移植,他可以做的,是快快帶她求醫。這回,有一定醫學常識的Anthony擔心眼痛是急性青光眼發作,有失明之虞,於是立即帶她求見眼科醫生。
然而經檢查眼結構及量度眼壓後,確認不是青光眼,最終結果和上次手腳痛楚相若,也是找不出特別疼痛原因。
由於痛楚無緣無故出現,眼科醫生亦懷疑可能是神經問題,而顏面的活動及痛楚感皆由腦部掌管,於是轉介Angel見腦神經專科醫生。「經一輪檢查及測試後,腦神經專科醫生都說是眼部周圍的神經毛病,處方了一隻叫TCA(三環類抗抑鬱劑)的藥物,這是種用來治療抑鬱症的藥物……太太服了整整一年藥,痛楚紓緩了許多。」
全身痛楚 求救無門
當痛楚漸漸減輕,醫生亦慢慢減輕藥份,最終減至零。經過數月的停藥觀察,痛楚果然沒有重臨,Angel相信這回真的脫苦海了!
無痛一身輕的她,以為可以重執高球桿,再嘗揮桿的樂趣。可惜再次好景不常,半年前眼窩劇痛又重臨,又是痛到想爆炸的感覺,Angel又第一時間見眼科醫生,結果檢查後不是眼科問題。「這次眼痛不特止,隨之而來的還有手手腳腳和肩背的痛楚……」
從前已治好的痛楚源頭,這回不知由誰召喚,全身曾經痛過的地方一齊起義,齊心發動攻勢,結果Angel像被千刀萬刃刺戮,痛不欲生。
「沒受過疼痛之苦的人,是很難明白我的感受……最痛苦的時候,我真的寧願把手手腳腳都砍掉……」Angel說。
Anthony亦感同身受,眼見太太身體被痛楚煎熬時,自己的心也像針刺般痛。「當時我們真的很無助,我不斷在想可能會是甚麼問題,不斷求見不同的專科醫生,這數年來可以見的醫生都見過,可以做的檢查都做過,連風濕指數都check過,查來查去都沒有眉目。」
最後,Anthony憑着在醫療界的人脈關係,知道原來有一個專治痛楚的痛症科。
養和醫院疼痛治療門診李靜芬(麻醉專科)醫生說,不少病人在痛症出現初期都感到求助無門,不知道見哪一科醫生,有些更是痛了十幾年,甚麼科的醫生都見過,像Angel一類的病人很典型。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Angel向李醫生詳細道出這些年來的病歷及求醫經過,展示各種X光檢查、腦部的磁力共振掃描圖片,及接受何種治療後,李醫生開始臨牀檢查,即時已發現她的肩頸背肌肉異常繃緊,並出現纖維化現象。「Angel肌肉收縮、繃緊情況十分嚴重,當中亦有不少位置發炎,從臨牀已可判斷她所患的,正是極常見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李醫生說,肌筋膜疼痛是極常見的軟組織肌肉痛症,有問題的肌肉會有繃緊的肌束,深層肌肉繃緊情況更是特別嚴重,摸起來像是有結節(Spasm),並有觸痛點或激痛點(Trigger points),當輕輕被觸摸時會產生傳導痛。隨着痛楚發出的位置,會有不同表現,例如後頸的激痛點,會被誤認為是壓力性頭痛、三叉神經痛或偏頭痛。痛楚亦會向附近位置擴散,致疼痛範圍愈來愈大。
Angel最初的疼痛部位由雙手前臂、小腿開始,雖然她說沒有過分運動,但李醫生經細心了解後知道患者在活動前沒有熱身,活動時又不小心拉傷了肌肉,「當肌肉受傷後會發炎,需要一段時間休息才能恢復正常活動功能,可惜正正因為患者不知情,肌肉得不到適當治理,之後再不斷重複受傷,致情況愈來愈壞,疼痛愈見嚴重。」
在超聲波引導下進行觸痛點注射,可放鬆繃緊肌肉,紓緩痛楚。
X光圖片可見,長期深層肌肉收縮、繃緊令後頸頸椎呈後凸,與正常的前凸曲線相反。
頸椎病變 引致面痛
Angel的痛楚由四肢,發展至肩、頸、雙眼,李醫生認為是因為患者肩背肌肉嚴重收縮、發炎、纖維化,令後頸的小關節第二、第三節受壓,引致頸椎病變性疼痛。
「頸椎病變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會在它支配的區域產生痠痛,而壓迫令第二、三頸椎有功能上障礙,這就是所謂的頸椎退化。」
頸椎病變病徵多樣,可以由後枕部位與頸背連接位出現頸痛;因神經線及血管受壓,血流量減少而出現單側性頭痛;因頸椎感覺神經與面部三叉神經網絡匯聚,亦可產生面痛,Angel的後頸痛和眼框痛,正是屬於這一類。
另外頸椎網絡連貫平衡的感覺神經線,不斷受刺激下亦可以有暈眩;其他還有耳鳴、視覺模糊、手部麻痹等病徵。
常見頸肩膊肌肉筋膜疼痛位置示意圖。
超聲波圖片中,顯示背部菱形肌下有重複性傷害引致的肌肉纖維化(箭嘴)。
這圖顯示病人的二頭肌有肌肉纖維化疤痕(箭嘴)。
觸痛注射 脫離苦海
痛楚謎底終於解開,李醫生針對Angel的疼痛情況對症下藥,在觸痛點進行注射,除放鬆繃緊的肌肉外,配合稀釋類固醇亦可消炎。
當然她同時要進行物理治療,除指導她運動前作適當的伸展外,亦針對性地訓練肌肉,加強血液循環。有血液到,才能排走化學物質,踢走痛楚,令肌肉回復正常活動功能。同時她亦學習普拉提(Pilates)運動,鍛煉背肌腰腹肌力量及身體柔軟度。
經兩次觸痛點注射後,目前Angel已脫離苦海,並加入義工行列,希望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陪着太太度過痛楚難關的Anthony感慨地說:「我做丈夫的真的有點汗顏,好歹也是大學畢業,本身亦是藥業中人,但當太太飽受疼痛之苦時,竟然不懂得帶她見痛症科醫生。」
最後Anthony說希望藉着太太的經歷,讓更多人了解到何謂痛症,盡早得到適當治療。
普拉提運動,可鍛煉肌肉力量,增加身體柔軟度,對肌肉疼痛人士有幫助。
頸椎病變 引發頭痛
因長期錯誤坐姿或意外受傷,令頸骨移位,又或肌肉過於繃緊致擠壓及刺激附近神經線或血管,就會引發頸椎病變,令其管轄範圍產生痛楚,包括「面痛」、頸痛、頭痛等。
對抗疼痛 全民關注
很多人長期忍受肌肉、骨骼疼痛之苦,不知向誰求助。為引起大家對肌肉骨骼疼痛的關注,「國際疼痛研究學會」IASP,將2009年10月起至2010年10月,定為「全球肌肉骨骼疼痛年」(Global year against Musculoskeletal pain),促進全人類對於肌肉骨骼疼痛的關注和重視,正確地診斷痛楚原因,把握治療機會。
Angel之所以身受肌筋膜疼痛症之苦,正是由於肌肉骨骼反覆拉傷、過度使用和工作相關肌肉骨骼的後果。
這些傷害可引發骨骼、關節、肌肉或周圍結構疼痛的疾病。疼痛可以是急性或慢性的、局部或擴散的。
腰背疼痛是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最常見的例子,其他例子包括肌腱炎和肌腱變性、神經病變、肌痛和應力性骨折。
為何肌肉骨骼會疼痛?
肌肉骨骼疼痛的病理學尚未完全明確,但發炎、纖維化、組織降解、神經遞質和感覺神經紊亂都可能有影響,產生疼痛。
1. 發炎(Inflammation):
因傷害而引發受影響組織和全身促炎症細胞活素和介體水平上升,令疼痛感受器(pain receptors) 敏感化(sensitization ),令人感到痛楚。
2. 纖維化(Fibrosis):
發炎會令肌肉纖維化,從而減少組織在運動中的滑動,導致拉傷和更多疼痛。
肌肉骨骼疼痛可以是肌肉骨骼或相關神經組織中的急性或慢性、局部或擴散的疼痛。臨牀症狀包括:
- 局部疼痛症狀或擴散和持久的疼痛
- 觸痛
- 周圍神經刺激
- 虛弱
- 活動受限和僵硬
症狀會在組織受損和炎症加劇時惡化,受影響部位增加,即觸痛點(Trigger points)增多。初時症狀在停止工作時,例如在下班、周末或度假休息時減弱;若持續勞損,肌肉接觸壓力和組織受損加劇,症狀便無法通過休息而緩解。
肌肉骨骼疼痛患者需定期監測作全人評估,詳細了解生活習慣、工作情況,以訂立一套全人治理的治療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