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養生文章合集

恢復四大功能,永遠離開病苦

用心多看幾次
好好照顧自己
是給配偶 父母 子女
最大最珍貴的禮物
恢復四大功能,永遠離開病苦 据说是由伊利沙伯醫院臨床腫瘤科唐志聰醫生編寫

癌症的病人,只要脾、肝、大腸、腎,四個功能恢復,就能永遠離開癌症、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不是單一的,要考慮整體。

如果癌症只是一個腫瘤就好辦了,所以過去我們在醫學上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只看到這個腫瘤,然後就想,我怎麼把它殺掉,所以用手術把它割掉,用化療去毒它,用放射線去照它、燒它,反正用各種方法把它殺掉就好,然後藥越用越重,真的把它殺掉,癌細胞死了,人也死了。

脾一定要先恢復,每天三餐五穀雜糧一定要佔總飲食的50%,一定要養成這個習慣。雜糧就是紅豆、黃豆、綠豆、薏仁,這些都是雜糧類,蓮子也很好,有了這個概念之後,脾好肝就好,脾在造血,一天有兩個重要的時間,就是子時和午時,所以你該休息的時候一定要休息。

現在的人大部分都是肝不好,為什麼不好?

晚睡、吃油炸的東西、壞脾氣,這三個正是肝的三大剋星。油包肝,你吃油的東西,油把整個肝包住,肝的功能完全喪失了,所以我們不要吃得太油。當我們身體感覺不適的時候,疾病在糾正人的過失,用身體的痛苦管教他,有痛苦的時候,代表我們要改變。

每天早上,你上廁所感覺很困難,這個表示什麼?你身體纖維素攝取量完全不足,為什麼美國得大腸癌比例那麼高,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得大腸癌的人那麼多。中國的內地平常研究發現,根本沒有腸癌,因為每天上廁所都很順,一坐下去,噗隆,噗隆噗隆!每條都像香蕉,好漂亮!而且排列整齊。

如果你上廁所有困難,這表示什麼?萬病之源,都是從你的大腸不能正常排泄開始。

你如果大腸很好的時候,你早上應該不是自己醒過來,而是被大腸的蠕動叫醒,大腸蠕動在叫你了,為什麼?因為5到7點就是大腸最活躍的時間,所以為什麼我們告訴癌症病人一定要9點睡,因為你的大腸早上6點到7點的時候自然就會蠕動,叫你起床,蹲馬桶了。

你一天要上幾次廁所才夠?
請記住:如果四、五天才上一次廁所,叫重度便秘;兩三天上一次廁所,這個叫中度便秘;一天上一次廁所,叫輕度便秘。怎樣才是最健康,最正常?就是每天吃幾頓飯就上幾次廁所,這個叫健康,而且每次坐下去,兩三分鐘就解決。食物進入體內12小時,沒有排出去,就會形成毒素。因為毒素沒有排出去,我們的大腸壁就會吸收這個毒素,吸收以後,透過靜脈又送回肝臟去,糟糕了!造成肝虧損,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肝不好跟大腸有直接關聯,只要大腸一通順,肝好了,免疫系統也跟著恢復,而且送到心臟的血都是乾淨的,所以什麼病都不容易罹患。

當一個人感覺到每天很容易疲倦、很容易累,表示你的肝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血已經沒有辦法回流到肝!你身體健康靠的是什麼?

睡眠的時間,脾去收集血液,送到肝臟去解毒,解毒以後,乾淨的血液送到心臟去,心臟再送到全身,就能獲得營養,就能獲得健康。
很不幸的是,現代很多人脾已經先出現問題,脾本身就不收集血液。只有一個辦法最養脾,五穀最養脾,可是現代身體為什麼都這麼差,身體這麼多病?因為都不吃五穀雜糧,吃漢堡、炸雞、牛排、薯條,又吃白米,所以你要吃上帝原始所創造的食物,一定要吃五穀雜糧,原始的雜糧,比如糙米


【釋放壓力七大法】

壓力處理得宜,會變成一種動力,產生生命的活力。壓力如果一直持續增加,會使得腎上腺、荷爾蒙出現很大的問題,引發免疫系統方面的疾病,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大部分的憂鬱症都是有很大的壓力突然來到,沒有辦法轉化。我們所處的社會上,壓力一定存在,不可能沒有任何壓力。我們活在這個世界周遭所有的人事物都會對我們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如何讓它變成正面、積極的影響。而且使我們面臨的壓力都轉化成生命的動力,就會越活越好。

壓力來自於遇到很多的困難,所以我們要學習把困難改變。一講困難,就真的很困難。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講困難,要把困難講成挑戰,重要的是我們遇到的事情,做出什麼反應。人生90%是決定於你所做出的反應,不是決定於你所遇到的事。成功的企業跟倒閉的企業,成功的人生跟失敗的人生,他們所遇到的困難、挫折、挑戰都差不多,差別在於如何做出回應而已。
跟壓力關係最大的是癌症,得癌症前六個月,幾乎都有重大的壓力事件發生。癌症復發的,也都幾乎在半年或一年之間有重大事件發生。壓力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加重消化系統的疾病。壓力一旦無法轉換,會從生理表現出來,現代文明病絕對不是單一因素所造成,尤其不是病毒或細菌所造成。
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氣喘、過敏,用藥物控制是一點用都沒有。因為它是綜合性的併發症,它的引爆點就是壓力。跟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它是一個長久累積形成得病的體質,等到一個重要事件打擊,終於生病。
當你感到壓力來臨的時候,要學會放鬆。我發現幾個方法很有效,呼吸可以影響腦波的頻率,腦波的頻率可以影響心跳的速度,心跳的速度又可以影響肌肉鬆緊度。這種方式也治療過口吃的病人。你也可以自己練習搓動雙手,用這個方法很有效,可以幫助整個人的氣血回流,體力和精力可以很快的充滿。

第二個有效紓解壓力的方法就是運動,讓你整個人震動或舞動,很快就可以提振精神,最好有個規律性的運動,因為運動是紓解壓力最好的方法。另外,每天赤腳在草地上走,就可以釋放壓力。
第三就是睡眠,睡眠是非常好的方法。但是,現代人普遍睡不好覺。睡眠品質越好,壓力釋放的速度越快。可是不要等全身非常累了再去睡,很容易睡不著;很累還睡不好,表示肝已經嚴重受損。

第四就是休息,休息和睡眠不同,休息是脫離原來的工作,轉換一個場景。舉例,吃飯的時候不要在原來的辦公桌吃。不要到外面吃,浪費時間,而且外面很多都是癌症食品。儘量帶便當,比較節省時間,吃完之後,留15分鐘來做和上班無關的事。剩下來的時間做腹式呼吸,透過呼吸來放鬆。

第五是飲食,不要吃高壓力的食物,有刺激性的食物都是高壓力食物,越吃這些食物,會使交感神經亢進,有時會刺激身體所有的功能處於警戒狀態。

什麼是高壓力食物?可樂、汽水、咖啡、茶、酒精、香煙、乳製品、肉製品,所有的肉,尤其是經過油處理的肉的壓力是最大的。

什麼食物會使心情愉快?聖經創世紀第1章29節:上帝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結有殼的果子全賜給你們做食物了。」讓心情愉快最重要的食物,蔬菜、水果、五穀雜糧。飲食中一個重要的東西可以減輕壓力,就是水。喝水可以減輕壓力,喝好水可以釋放壓力。
第六個釋放壓力的方法是曬太陽,聖經上常講到,日光有治療的功效。很多憂鬱症患者都不愛曬太陽,平常多曬太陽,身體的抗體會增加。

此外,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現代人不太愛喝水,但多數人卻認為自己已經喝得夠多了,原來是他們把咖啡、果汁和碳酸飲料等也算進去了。尤其咖啡和茶都有利尿作用,容易造成水分大量流失,所以喜歡喝咖啡、茶的人,喝水得比一般人還多才行。每一天把握三個時辰喝水,保證病痛至少好一半以上。一就是早上起床後喝500cc,下午3點鐘喝500cc,晚上9點再喝500cc。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怎樣才算睡眠足夠?如何睡好眠?

1. 固定時間入眠
每晚大概約10時,最慢11時入睡,如此一來早上6時左右便會自然醒過來。早睡早起型的人,睡眠一般非常規律,有足夠深沈睡眠的時間,讓身體徹底休息。這是最標準又健康的一種生活型態。

2. 佈置睡眠環境
人腦深處隱藏著一種形似豌豆狀的巧妙腺體,稱為「松果體」,它掌管人體的生理時鐘。松果體在維持人類睡眠機能的正常運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會在適當的時候分泌出一種稱為「褪黑激素」(Melatonin)的神秘賀爾蒙。褪黑激素分泌多的時候,自然我們就會想睡覺;而褪黑激素分泌少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會醒過來。松果體被喻為人體的「第三只眼睛」,原因是松果體含了與眼睛相似的色素細胞,對光具有同樣的敏感度,它會根據接收到的光量多少,來決定褪黑激素的分泌量。當我們的眼睛感應不到光線的時候,便會傳達命令到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讓我們進入睡眠。所以如果非要點燈的話,位置最好在低於床的位置以下,避免眼睛接觸到光線。

3. 運用腹式呼吸
一般我們呼吸是利用肺,它是淺、短的呼吸。而腹式呼吸則是深、沈的呼吸,例如吐納功。吸氣時,鼻子吸氣嘴巴閉氣,將腹部充滿氣,吐氣時則相反,以嘴部吐氣而不從鼻子吐氣,氣一定要吐到盡頭。這樣的呼吸法,不僅在運動時使用,在平時更可利用這樣的方式吐納。特別是有恐懼焦慮病症的患者。

4. 睡前2小時不飲食
飲食和睡眠的關係密切,有時候睡前喝過咖啡,於是眼睜睜坐到天亮;有時候吃得太飽的話,又會發惡夢;有時候空著肚子睡覺,整晚又會輾轉難眠。最好在睡前2~3小時就完全停止一切飲食。

5. 保持愉快的心情
失眠的眾多原因之中,以心理因素最是普遍。只要精神鬆弛下來,自然可以輕易入睡。因為緊張而無法入睡的人,通常都被「我為什麼總是睡不著?」這念頭所困擾。有些人一上床便不斷強逼自己必須入睡,弄得精神非常緊張,如此當然不可能入睡了。


【培養健康的習慣】
流汗是排肺毒最好的方法,所以一定要想辦法流汗,尤其是天氣炎熱的時候,因為天氣炎熱就是要讓我們流汗。可是現代人一感覺到炎熱就躲到房間,打開冷氣,流汗的機會自然變少了,身體怎麼會好?現在的人呼吸系統普遍不好,就是經常待在冷氣房,流汗的機會減少了,肺毒不容易排出去。所以,千萬不要排斥流汗,否則呼吸系統的毒排不出去,將造成身體的傷害。流汗以後一定要喝水,而且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想到就喝,養成喝水的習慣,坐下來就喝水,不斷地上廁所,這樣可以把腎臟刷洗乾淨。喝水很重要,尤其早上起床後,還沒有刷牙前,先喝下500 -600c c,能讓你整夜凝結的美好唾液,通過胃與腸道,把累積在大腸幾十年的宿便排出來,感覺非常好!


要空腹吃水果!水果很快就會通過胃,經過小腸,大部分都在小腸吸收。如果我們飯後才吃水果,胃已經塞滿東西,水果根本無法通過胃部,經過一段時間,水果就會酸掉、臭掉、腐化,於是引發許多消化系統的問題。所以一定要養成空腹吃水果的习惯.

【健康的要件】
第一:正確的飲食醫治身體的疾病。
第二:適當的運動。
第三:充足的睡眠,健康的根基在充足的睡眠。
第四:生活上的規律與節奏。
第五:接受陽光的能。
第六:新鮮的空氣。
第七:無毒生命水。

2012年8月16日 星期四

運動完要補充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


運動結束後擦擦汗,你是為了讓減肥效果更好,只好忍著飢餓感猛灌水?還是犒賞自己的辛勞,大快朵頤?
其實,你可能已經浪費了一天當中身體吸收養分最完整、迅速的黃金時間。不管你是要減重、增肌或是為了健康,運動後的30分鐘到1小時內,聰明攝取一份營養均衡的輕食,讓身體能量迅速恢復,最後都會讓你的目標效果加倍。
早在12年前,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與美國膳食協會就曾公開肯定「運動後營養補充」的重要性。尤其在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後,你的身體非常需要恢復精力與修補肌肉的來源。簡單來說,這時候你需要一點卡路里的進帳。
就像車子沒油了需要補充,才能走更遠的路。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解釋,運動時肌肉裡的肝醣大量被消耗,肝臟中的肝醣也被用來維持血糖平衡,因此,運動後補充一份均衡營養的輕食很重要,內容以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搭配最為理想,碳水化合物可恢復維持體力的肝醣,蛋白質者則能修補因運動受到破壞的肌肉組織。
如果運動後都沒有吃,就會像禁食,第二天你可能會非常疲倦,精神無法集中,肌肉痠痛也不易恢復。運動強度愈大,不舒服的感覺愈明顯。
心跳率130~140之間的中高強度運動例如跑步、爬山,運動後更應立即補充營養。
掌握黃金時間

許多人擔心運動後身體的吸收力變強,吃東西很容易變胖。甚至有人會認為辛苦運動燃燒掉的卡路里,會因為補回來的飲食而前功盡棄。
身體的吸收力變強是事實,但是容易變胖的結論並不正確。
1999年《營養科學與維生素學期刊》裡有一篇研究,比較運動後立刻進食與4小時後才進食的差異,在同等熱量食物的標準下,10個星期後運動後,立即吃的實驗組,體脂肪比另外一組低了24%,肌肉質量則多了6%。美國運動理事會的首席科學官員布蘭特認為,運動後的飲食不僅不會影響減重,反而會增強你的體力,從長遠來看更能幫助你減肥。
劉珍芳建議,運動後半小時到1小時,可補充一份簡單的輕食來恢復體力。 這些熱量並不會被當成脂肪儲存,而是拿去修補損耗掉的能量與組織。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最近也發現,運動後1小時之內攝取正確的飲食,身體像個海綿一樣,會迅速吸收吃進去的營養,提供修補之作用。
而運動後愈晚吃東西,效果可能愈不理想。因為延遲進餐,只會使得肌肉被迫分解肌肉蛋白來替補能源的缺乏,且之後使能源分配回肌肉的比例下降,讓養分被肌肉外的組織(脂肪組織與肝臟)儲存,台北體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郭家驊說。
碳水化合物聰明吃
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祕密,運動後其實是一天當中最適合吃複合性澱粉類食物的時刻。
大家一聽到就害怕的澱粉與碳水化合物,例如地瓜、麵包與御飯糰等,扮演運動後的重要角色。因為運動時消耗掉的肝醣,可以靠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恢復,讓體力迅速回來,並且不會儲存成脂肪。
國際運動有氧體適能教練李筱娟指出,很多人減重時只吃蛋白質,不吃碳水化合物,長期下來身體機能會失調,復胖機率反而會提高。
近二十年來國外不少研究顯示,運動後攝取麵包、麵食類、穀類食物、糙米、馬鈴薯等複合性澱粉有助於肌肉修補,至於富含糖分的餅乾與蛋糕等單一性碳水化合物,則應盡量避免。
除了澱粉類,水果也是碳水化合物中不錯的選擇,柳橙、蘋果、奇異果與番茄等都很適合當運動後的補充,甚至可以做成果汁,加速身體吸收的速度。劉珍芳建議,也可選擇略帶酸味的水果,裡面富含的檸檬酸有助於促進肝醣的再生。
蛋白質輔助修護受損肌肉
而蛋白質的重要性則在於可修補與再生運動時被破壞的肌肉組織。已經有不少研究顯示,碳水化合物搭上適量的蛋白質,可以增加肌肉質量與性能,甚至有助於減少體脂肪。
日本曾有一份研究指出,運動後攝取蛋白質的人,減少的幾乎為脂肪,而運動後沒有攝取任何食物的對照組,流失掉的除了脂肪還有肌肉。
若想透過重量訓練來增強肌肉的人,可以選擇適量蛋白質的碳水化合配方的飲食來加強肌肉生長,對於比較講究快速恢復的比賽選手,可選較易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與乳清蛋白配方食品。
不過郭家驊提醒,一般運動後的飲食比例上仍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因為碳水化合物有較佳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效果,可加速蛋白質被吸收。如果碳水化合物比例過低,可能造成血液中的氨基酸被吸收的速度緩慢,在血液中滯留較久,反而加重腎臟負擔。
掌握份量黃金比例 澱粉4或3:蛋白質1
根據國外的設計研究,最聰明的做法是運動後吃點東西,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比例為4:1或是3:1,能對肌肉恢復產生較好的效果。
並且份量不要多,熱量控制在300卡左右,在這個原則之下,不會讓你脂質合成的酵素增加。「身體有一個良好的自我調控功能,當你需要這些熱量的時候,身體就會選擇走向吸收這條路。」 劉珍芳說。
熱量不超過300卡
如何控制運動後的點心為300卡以下,且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為4~3:1有訣竅。
劉美珍建議民眾把握一個原則,含有比較多碳水化合物成分的食物,例如鮪魚御飯糰、包子、壽司,可搭配另外一種含蛋白質比較多的食物例如低脂牛奶、優酪乳或低糖豆漿等,營養上較為均衡。
例如香蕉搭配一杯低脂牛奶,即為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均衡分配,熱量只有約250卡。其他像地瓜+1顆水煮蛋、幾顆杏仁果+低糖豆漿,或是一份馬鈴薯沙拉三明治,也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運動前先可以先在家裡準備方便攜帶的食物,例如全麥鮪魚三明治、馬鈴薯沙拉三明治,香蕉等水果、綜合果汁。也可將綜合無糖優格、豆漿、牛奶與水果混打製成水果奶昔,運動後可以立即補充。
若無時間準備,便利超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鮪魚御飯糰、低糖豆漿、茶葉蛋、果汁、低脂牛奶等,清楚的營養標示讓想控制熱量的人非常方便。
此外,建議至少喝水250~500毫升,不要喝咖啡等利尿性飲料。



吃過輕食讓體力快速恢復後,正餐仍須謹記均衡攝取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例如白飯、糙米飯、吐司、地瓜、麵條等複合性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再配上豆腐、肉類、魚蝦類、乳類、蛋或瘦豬牛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避開高脂肪例如油花較多的五花肉、奶油麵包、餐包、雞翅、冷飲、零食等。
若是太晚運動或是飯後運動的話,建議以一份輕食為主即可。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吃飯的秘訣



✿1.別一個人吃飯:單獨進餐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而且飲食單調,會造成營養失衡。和同事、家人一起吃飯,心情舒暢,胃液的分泌也相對旺盛,可使食物儘快地消化和吸收。此外,多人一起吃飯,食品種類也多,每種吃一點容易達到營養平衡。

✿2.吃飯時挺直腰背:人們吃飯時身體處於放鬆狀態,很容易含胸駝背。殊不知,這會使食道和胃部受壓,影響消化。此外,在矮桌前吃飯、坐在沙發上以及蹲著吃飯,都會造成腹部受壓,久而久之可引發胃病、影響心肺功能。正確的進餐姿勢是挺直腰背,讓胃部不受任何壓迫。

✿3.吃飯環境要安靜: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顯示,隨著雜訊增大,受試者感受食物甜味和鹹味的敏感度降低。研究還表明,嘈雜的就餐環境會使人的味覺變遲鈍。專家建議吃飯時不要選擇環境嘈雜的餐館,有輕柔音樂做背景,可以讓人吃得更香。

✿4.多嚼硬的食物:根據年齡不同,可適當補充一些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黃瓜等。這是因為較硬的食物要費勁去嚼,當咀嚼的次數增多或頻率加快時,大腦的血流量明顯增多,活化了大腦皮層,可以起到防止大腦老化和預防老年癡呆症的作用。

✿5.先吃愛吃的食物:桌上的菜,肯定有你偏愛的和不喜歡的,此時該先吃哪個?專家提示,先吃自己喜愛的食物,這會讓你在情緒上獲得滿足。愉快的心情能較快地產生飽脹感,避免吃得太多。

✿6.特別餓時喝點粥:人在極度饑餓時食欲特別強,看到什麼都想吃。其實,此刻胃腸消化功能已經受損,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滯。特別餓時,應少量進一些半流食,然後再慢慢恢復正常飲食。尤其注意,特別餓時別進食牛奶、豆漿、優酪乳,可能引起消化問題。

✿7.飯後別馬上用腦:飯後,體內的血液會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腦相對缺血。此時用腦會引起精神緊張、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還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因此,一定要在飯後休息半小時以上再開始工作。飯後聽聽音樂、散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

✿8.吃飯時不談掃興的事:吃飯時說話會使咀嚼食物的次數減少、唾液分泌減少,從而影響消化功能。美國一項最新研究則指出,就餐時討論複雜或令人掃興的問題,會影響人的食欲和消化,可以談論一些簡單愉快的話題。

✿9.兩餐間隔4至6小時:兩餐間隔太長或太短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太長會引起高度饑餓感,影響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會影響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至5小時,因此,兩餐間隔4至6小時比較合適。

✿10.早飯吃熱的:清晨,人體內的神經及血管都還處於收縮狀態,此時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統發生痙攣。早餐應該吃熱食,保護胃氣。建議早餐選擇熱稀飯、熱麥片、熱豆漿等,再配上包子、麵包等主食。

✿11.飯後半小時再喝茶:飯後不宜立即飲茶,否則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消化。同時,茶中的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混合後會產生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給胃增加負擔。飯後半小時再喝茶,能促進消化吸收,起到殺菌消毒和護齒的作用。

✿12.晚上別吃冷飲:晚上7點後,人體體液代謝下降,此時吃涼的食物,尤其是冷飲,不易消除疲勞還會影響睡眠。

✿13.飯後甜點要少吃:正餐已獲得了足夠的糖分,如果再吃甜點,人體會吸收多餘的葡萄糖、澱粉。吃過油膩的東西後尤其不要吃甜點。

✿14.多吃深色蔬菜:深色蔬菜是指深綠色、紅色、紫紅色的蔬菜。每天應該吃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應占到一半以上,其維生素C含量比淺色的高一倍。

✿15.動、植物油混著吃:光吃植物油會促使體內過氧化物增加,加快人衰老,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結腸癌的發病率。而動物油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專家提醒,用1份動物油、2份植物油製成混合油,可以取長補短。

✿16.骨頭湯加點醋: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受到多種因素制約。含鈣豐富的食品有牛奶、雞蛋、骨湯、魚蝦、黃豆等。胃腸道的酸度不足會影響鈣的吸收。因此,烹調食物時適當放些醋,可使食物中的鈣轉化成容易被吸收的醋酸鈣。

✿17.每天吃一次纖維食品:人體攝取了多餘的脂肪和蛋白質,與大腸桿菌作用,會變成有害的腐敗物。纖維質可把它們包圍並排泄掉。因此,每天最好吃一點粗纖維食物,如燕麥、糙米、薏米、紅薯、玉米等。

✿18.細嚼慢嚥:細嚼慢嚥有助於消化,專家建議,每吃一口飯就放下筷子,集中注意力在嘴巴的咀嚼上,每一口都要細細地咀嚼30次以上。

✿19.少吃鹽:新版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日所攝入的食鹽量應減少至2300毫克(約一茶匙)以內。而那些年齡超過51歲以及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每日所攝入食鹽量應減少至1500毫克以內。

✿20.調味品別濫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研究顯示,桂皮、小茴香等天然調味品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黃樟素,它可引起肝癌。多吃不僅會口幹、咽喉痛、精神不振,還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和胃脹氣。因此,在烹製食物時不要過多使用。

✬內容僅供參考,如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建議粉絲們~諮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健康就掌握在你手中~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