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廣州村民好玩龍舟高手常赴香港當外援


鉅叔收藏“大烏龍”龍舟頭有30年了,這個具有300年曆史的龍舟頭至今保存得仍非常完好。項仙娥攝

石樓鎮村民說道:“寧願荒廢一年天,不願輸掉一年船”;人和鎮則表示,將建立龍舟俱樂部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項仙娥實習生朱翠玲王潔
今年端午節期間,在廣州共有50餘場次龍舟競渡活動,逾800艘龍舟參加,規模為歷年之最,而各種龍舟競渡活動點也多達160多個,觀眾多達近46萬餘人次。本週六早上11點,一年一度的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將在廣州大橋到海印橋之間的珠江河面上開鑼。今年廣州亞運會將圍棋、龍舟等中國傳統項目首次納入亞運正式比賽項目,大大激發了羊城市民對龍舟賽的熱情。記者深入白雲、番禺等村落,見證村民白日種地、晚上練習的龍舟賽前生活。
人和派出6隊角逐明日國際賽
白雲區人和鎮是廣州的龍舟強鎮,在去年的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上,人和二隊獲得了標準龍600米直道競速男子組冠軍,今年全鎮將派出6支船隊參加本週六的比賽。賽前三天,記者前往探訪。人和鎮文化站站長楊錦灶說,“我們的目標是衛冕冠軍!”
人和的龍舟隊今年4月參加了亞運龍舟選拔賽,雖未能入選亞運比賽隊伍,但他們也認為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隊員們坦言,現在全隊上下一心,最大的目標就是在本週六舉行的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上奪冠。
賽前隊員加緊訓練
週二下午四點半,下過雷陣雨的人和鎮天高雲淡,流溪河岸沙子踩上去格外鬆軟。沿著流溪河,人和鎮鴉湖二社龍舟隊3隊參賽人馬共6支隊伍均在訓練。剛收工歸來的40多位橈手正忙著換運動服,他們赤裸的上身呈現健康的小麥色,個個都是壯實的農家漢子。
70多歲的熙叔是流溪河附近的崗尾村人,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老船長,如今在人和鎮龍舟總部義務做後勤工作。他告訴記者,這幾天是鄉親們收穫霸王花的高峰期,所以才來了40多個人訓練,平常有近70人,坐滿兩條船。說話之間,橈手們已各就各位一字排開。伴隨著威武的鼓聲,龍舟急速向河中心劃去。雖然只是一場訓練,但劃龍舟所特有的那種力量的美感在瞬間爆發,極具視覺震撼。遠遠傳來陣陣吆喝聲,“嗨嗬,加油!嗨嗬,加油!”之後陸續有六七名龍舟隊員急匆匆地趕到碼頭等待龍舟靠岸加入隊伍中,他們都是剛幹完農活的橈手。“白天采了多久的霸王花?”“10個小時!”一名30多歲的橈手告訴記者。
從每年3月到12月,這些橈手只要天氣允許,每天都要集中在一起劃兩小時的龍舟。而他們幾乎全是義務,來扒龍舟純粹是出於熱愛。
比賽當天觀眾可嘗“龍舟飯”
就在隊員們激情揮汗備戰即將展開的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時,團隊背後有一支堅強後盾——各隊員的親屬團。
在流溪河邊,有一處破舊但十分寬闊的木材廠房區,是人和鎮龍舟隊的“總部”。每天傍晚,在總部的廚房裡,10多位阿姨和幾位退休橈手就在這里為數百名龍舟隊員做飯。其中不少人是龍舟選手 ​​的親屬。
在這些志願者中,不少人的丈夫年輕時曾是村里的龍舟好手,如今子承父業,家人用最樸實的方式默默地支持丈夫和孩子劃龍舟。週六早上5點多他們就要到廚房準備數百份“龍船飯”,按傳統,不管去哪裡比賽,隊員們吃了自家的龍船飯就會更有力氣。而龍船飯做好後會在9點前運到賽場,不僅隊員,連周圍看比賽的市民也有機會一嚐人和的龍船飯。
人和鎮文化站站長楊錦灶告訴記者,2008年前,隊員們訓練還沒有一條像樣的船,而2008年通過社會捐款後陸續購買了3條船,聘請了來自順德的頂級教練,龍舟隊的成績突飛猛進,今後將考慮建立鎮龍舟俱樂部,進一步規範和管理龍舟隊。
2009年8月,人和鎮派出人和六村龍舟隊參加了在順德舉行的亞運龍舟國家隊選拔,這是廣州市參加該選拔賽的惟一一支隊伍。選拔賽中,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8支強隊,人和六村龍舟隊獲得了一項賽事的第四名和三項賽事的第五名,而冠軍則被素來以龍舟見長的南海九江男子龍舟隊獲得,該隊如今已入選今年的亞運龍舟比賽。
痴迷祖傳運動白天種田入夜飛舟
番禺石樓鎮的村民說:“寧願荒廢一年天,不願輸掉一年船。”石樓人愛扒龍船,嗜“龍”如命。以前,這裡戶戶都有一艘小艇作為出行工具,長期以捕魚為生的石樓人在龍舟賽上有著天生的優勢,他們的龍舟隊是番禺區數一數二的強隊。因為處在廣州亞運城所在地,為了迎接亞運會,石樓鎮還專門組建了一支叫“亞運城”的龍舟隊。作為中國龍舟文化之鄉,去年5月,首屆中國龍舟文化節在石樓舉辦。這裡的村民們白天種地,晚上訓練,即使河湧在整治也沒有影響賽龍舟的熱情。
赴港比賽獲獎
每人獲得近萬元獎金
黝黑的皮膚,結實的身材,在石樓,有一位無人不識的龍舟好手“水哥”。水哥是石樓鎮大嶺村人,扒龍舟已有30多年曆史了。

水哥10歲起就跟著父親出海打漁,練就一身好水性和強健體魄,17歲那年,水哥得了區裡龍舟選拔賽第一名,從此便與龍舟結下不解之緣。
從最初的小選手到現在的石樓龍舟隊總教練,水哥雖已45歲了,但身板依然硬朗結實不輸年輕人。雖然時代變遷,但水哥不變的是對龍舟的熱情,“就算累得不能動,但一聽到龍舟的賽鼓打起來仍然渾身激動。”
“走穴”香港賽龍舟每天可拿100元訓練補貼
每年端午都是水哥最忙的時候,“最忙時上午在香港比賽,中午連飯都來不及吃就趕回家來,休息一天就去南海參加比賽。”水哥還曾經試過早上和下午連續在香港進行兩場比賽,“上午在屯門,下午在香港仔,一天內拿兩個冠軍。”
從1996年至2006年,10年間水哥和他的團隊一共在香港屯門國際龍舟公開賽上獲得了10個冠軍,每年都載譽而歸。在1998年和2001年的廣州龍舟國際邀請賽上,水哥和他的石樓鎮團隊都榮獲了冠軍。
談到成功秘訣,水哥說,一條龍舟上動輒數十人,要想劃得好,首先要齊心。多年的艱苦訓練和作為隊友的默契讓他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對手。水哥坦言,失敗的次數也有,但在他們眼中,比賽的結果並不是第一位的,保持好的心態才會獲得真正的樂趣。與英美等國際龍舟隊的比賽中,水哥總結經驗,吸取外國隊伍的長處,改進戰術,讓自己的船隊更適應國際化的賽事。“'鬼佬'體型高大,臂力非常大,但他們划船的體力消耗大,往往在開始時領先,劃過一陣後就被我們赶超了。”水哥說,廣州本土隊員普遍劃龍舟的耐力非常好,且划船有自己獨到的技法,在最後階段往往比較有爆發力。
榮譽不僅給水哥和他的隊友們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財富。香港鴻順堂龍舟隊每年都邀請水哥和大嶺村近30位龍舟好手前往外援支持,而他們也屢次奪得冠軍。早在1997年時每個參賽選手都能拿到1000元的獎金,水哥坦言“這在當時是很大一筆錢了。”如今,水哥和他的隊友們去香港當“外援”,每天都可拿到100元的訓練補貼。“一般從4月開始訓練,要訓練一個月。”比賽后,拿到名次者每人還能領到近萬元獎金。這對於村里大多數農民而言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
白天種地晚上划船全家兄弟齊上陣
水哥說,平均每年都要參加四五場比賽。從4月到10月,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幾乎每天都要下河訓練。他們不是職業隊員,甚至連半職業都算不上,但因為熱愛,水哥和隊友們都痴迷似地投入到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劃龍舟運動中。隊員們白天都有各自的工作,訓練都安排在晚上。“他們有的在工廠上班,有的要管理自家魚塘,有的做小生意,但一到訓練時有的人連飯都顧不上吃就來了。”水哥說,雖然白天的工作很辛苦,但每天晚上他們都會從7點訓練到9點多,來回劃行十多公里。
位於石樓鎮政府附近的石二村是一個典型的龍舟村,一條名為躍龍湧的河湧從村里緩緩流過,河湧裡還用遮陽紗覆蓋著兩條龍舟,這是村民們平時訓練的船隻。
一鎮龍舟好手近千人
在番禺石樓,有一座有著300多年曆史的老龍船“大烏龍”,每年端午節都在龍舟賽上隆重登場,大家都爭相一睹它的風采。石樓人說起“大烏龍”威水史可不得了,龍頭是由樟木雕刻而成,貼金箔後上漆,是全國惟一的獨角龍。傳說清代在新造河比賽,戰鼓雷鳴,浪花飛濺,“大烏龍”猶如在煙波里飛騰,被當時現場觀賽的廣東巡撫誇獎“一鼓轉三彎,有若烏龍”,從此“大烏龍”一名遠近馳名。
每年過完端午節,“大烏龍”的龍頭和龍尾就被細心地收藏起來,家住躍龍湧岸的鉅叔30年細心呵護“大烏龍”,將龍頭和龍尾保存得十分完好。在鉅叔家,記者有幸見到“大烏龍”,龍頭果然既大又黑。鉅叔說,每年端午節村里都會將“大烏龍”搬出來游船供大家欣賞,端午過後就會重新收起來。因為難免會沾染上水漬和泥漿,每次展示完後鉅叔都要細心地用新毛巾沾上黃皮葉和香茅葉浸泡過的水來擦拭“大烏龍”,然後放在陰涼處晾幹,再放到櫃子裡保存。
因為“大烏龍”是用樟木製成的,所以300年來都未曾受到蟲蛀,完整地保存到現在。
石樓河上常有好手飛舟
水哥說,雖然端午節龍舟賽已經過了,但他們卻一直都未停止訓練,還是每天都聚集到一起,劃上幾個小時身體才舒坦。
石樓鎮聯通亞運城的石樓河正在進行河湧整治,幾台挖掘機正在清理河床上的淤泥,水哥告訴記者,這些年來,河裡的水質確實不如從前了,淤泥也將河道由原來的4到5米深淤積到了現在的3到4米深,賽龍舟的自然環境不如從前了。以前扒完龍舟,他們都會順勢跳到河裡去遊個暢快,從2001年開始,大家扒完龍舟後就不再跳到河裡游泳了。一方面河水被污染得太嚴重,怕對身體有影響,另一方面大家的安全意識也提高了,“劃完龍舟再 ​​游泳疲憊的雙腿容易抽筋,比較危險。”
儘管河湧在整治,但龍舟練習是在河流上游,並沒有受影響。幾天前,石樓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龍舟賽,村里請出“大烏龍”船,在河面上舉行了熱鬧而盛大的龍舟慶祝活動。水哥說,石樓人世世代代以打漁為生,村民練就了好水性,對劃龍舟帶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因此賽龍舟在石樓數百年來經久不衰。
據水哥透露,如今在石樓,龍舟好手多達近千人,平均年齡在30多歲,其中還有女船手。每年端午節前,石樓河上每天都有近兩三百人在一起訓練玩水,而在平時,常來河上劃龍舟過過癮的人也在百人左右。
培養龍舟接班人
“我們幾歲就開始扒龍舟了,現在的孩子十五六歲才被允許下水。”水哥說,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父母看管得很小心,沒機會像他們小時候那樣瘋玩。水哥還透露,為了讓龍舟的傳統薪火相傳,石樓鎮已成立了石樓青少年龍舟培訓中心。據了解,在佛山南海和肇慶市這樣的傳統龍舟旺地,有不少已有這樣的培訓,挖掘青少年龍舟接班人。
專家龍舟互訪,吃龍船飯,實是社區聯誼
“廣東民間通過龍舟的互訪、吃龍船飯,實際上是一種社區的聯誼,有利於建設和諧社會。”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民俗專家葉春生說,這幾年來廣東的龍舟賽遍地開花,民間龍舟運動搞得紅紅火火。
葉春生認為,整個珠三角龍舟發展勢頭良好,一方面是因為珠三角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龍舟運動的紅火與政府的積極引導是分不開的。
從前年開始,中國將端午節定為法定節日,葉春生認為這一舉措非常有效地推進了人們對端午節的認同以及龍舟賽的開展。
2010年廣州亞運會,作為嶺南文化象徵之一的龍舟首次被引入亞運會,成為亞運會比賽項目,葉春生認為,亞運會將是廣東進一步推廣和發展龍舟文化的契機,廣東乃至中國的龍舟風俗或將因此更為壯大紅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